集团公司要求进一步加强冬季日常安全管理
为进一步强化冬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冬季安全管理工作部署,集团公司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全面加强冬季日常安全管理。
一、强化安全主体责任落实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层级的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安全生产任务,并形成会议纪要。
二、严格客运驾驶员管理
要严格驾驶员资格审查,新入职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且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定期组织驾驶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并建立完善的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培训时间、地点、内容、授课人及考核结果等信息。
要加强驾驶员日常管理,建立规范全面的驾驶员安全行车档案,记录驾驶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交通事故情况、安全行驶里程等信息。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多次违法违规的驾驶员,要及时进行处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要督促驾驶员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严禁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车辆技术状况管理
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车辆技术档案,详细记录车辆的购置日期、型号、技术参数、维修保养记录、检测检验报告等信息,确保车辆技术档案完整、准确、可追溯。严格按照车辆维护保养手册和相关规定,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检测周期和标准,对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和安全技术检验,确保车辆各项安全性能指标符合要求。未经检测合格或检测不合格的车辆,不得投入运营。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要及时办理报废手续,严禁报废车辆继续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要在车辆显著位置张贴或喷涂安全警示标志、标识和举报电话,方便监督。
四、加强车辆动态监控管理
要严格按照规定为所属车辆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并确保接入交通运输部门监控平台,确保车辆动态监控数据实时、准确上传。要健全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制度,明确监控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违规处理程序。监控人员应实时监控车辆行驶状态,对发现的超速、疲劳驾驶、偏离行驶路线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通过语音、短信等方式进行提醒和纠正,并记录在案。对多次违法违规或拒不改正的驾驶员,要及时报告单位负责人,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各单位要定期对车辆动态监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车辆运行规律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对因动态监控工作不到位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要按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排查治理的责任部门、人员、内容、频次和标准。要定期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车辆技术状况、从业人员资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动态监控工作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等。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按照“五定”(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资金、定整改验收人)原则及时进行整改,并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对重大安全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及时向集团公司安全机务处报告,并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应急预案。在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期间,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车辆和人员安全,必要时做出停班停运处理。安全机务处将对各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单位,将进行通报约谈和提请集团公司依规严肃处理。
六、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等,涵盖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置措施、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储备、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演练等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要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如灭火器、消防水带、急救药品、防护用品等,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处于良好状态。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冬春衔接期间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按照集团公司通知各项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坚决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压降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集团公司冬季安全生产形势稳定。